跳转到内容

景姓

维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书
姓氏
百家姓》第253位
31:
32:
33:

郡望  晋阳郡

景姓中文姓氏之一,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名第253位。

起源[编辑]

景氏的主要渊源有二, 一源自芈姓,为楚平王的后裔。1973年湖北当阳赵家湖楚城遗址1号台基出土了一件青铜钟,铭文为:“秦王卑命,竞平王之定救秦戎”。黄锡全认为铭文中的竞平王是“武力强大或强盛的楚平王”的意思,而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李零将铭文中的“竞平王”的竞平二字解读为楚平王的双字谥,他又根据包山楚简和其他出土青铜器进一步指出,战国时期的楚国景氏,便是楚平王的后裔[1]。根据2013年入藏武汉大学的一批战国竹简的记载,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陈伟推断景姓出自楚平王的庶长子子西[2]

另一《姓氏考略》是炎帝一支,姜姓,记载为春秋时代齐景公之后,其子孙以谥为姓。

另外还有出自少数民族中的景姓。满族朝鲜族阿昌族傣族等皆有景姓。

族谱[编辑]

目前仅看到的是收藏于上海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的:浙江“余姚周行景氏宗谱”,共六卷,景怀燕传辑,民国28年,念祖堂木刻本六册。还有光绪二十三年吉林四平景姓一支景文玺修的《景氏族谱》。

歷史人物[编辑]

  • 景差,《楚辞》最重要的代表之一。当时与屈原齐名,辞赋家,有《大招》传世。
  • 景監,戰國時秦國宦官並多次向秦孝公舉薦商鞅以主持商鞅變法
  • 景阳,战国时将。三国攻,燕使太子求救于楚,楚王命景阳为将救燕。景阳不赴燕而迁攻魏之丘,取之以与,三国恐惧,乃罢兵,燕国得解围。景阳这种战略,被载于《战国策》。
  • 景駒楚国公族秦末农民战争时的楚王,大司馬秦嘉所立,秦二世二年端月即位,当年四月被项梁討死。
  • 景丹光武中兴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。
  • 景延广,高祖时累官马步军都指挥使。出帝立,大臣议告契丹致表称臣,延广独不肯,但致书称孙,契丹数以责晋。延广对契丹使者说:“晋有横磨大剑十万口,翁要战则来,他日不禁孙子取笑天下”。其后契丹入寇,延广闭壁不肯出,寻出为河南尹,北骑奄至,延广顾其家,未能引决,被执。但他宁死不屈,最后自杀,以身殉国。终年55岁。
  • 景清明朝政治人物,建文帝忠臣,企圖行刺明成祖不成,被滅族
  • 景廷宾,清末农民起义领袖,义和团失败后,他领导家乡的农民继续进行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,附近人民纷起响应。在巨鹿县厦头寺自称“龙团大元帅”,竖起“官逼民反”“扫清灭洋”大旗。义军以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、中字编列为营,最初不过两三千人。4月间进驻广宗县件只村后,各地人民纷纷响应,队伍迅速扩大至三四万人。起义失败后被俘後凌遲處死。

現代人物[编辑]

参考资料[编辑]

延伸阅读[编辑]

[在维基数据]

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:百家姓
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:欽定古今圖書集成·明倫彙編·氏族典·景姓部》,出自陈梦雷古今圖書集成